短文网

短文/随笔/诗歌/散文/心情/作文/唐诗/宋词/故事/成语/日记/语录/哲理

雨中的电影

雨中的电影

汤碧峰

夜幕降临了,天下起了小雨,公园门口放露天电影的放映员不得不撑起大阳伞。雨越下越大,风将雨水吹到放映员的衣服上,湿了一大片。放映员坚持将片子放完,观众走光了,电影依然在放映中,音响声中夹着沙沙的雨声。

公园里的露天电影放映,应该有十余年了,当我还在新居民事务局上班时,放映公司来联系,资助“百场电影进社区”活动。而新居民局也需要在放映活动中,向新居民宣传交通安全知识等内容,没想到这活动至今还在举办。

虽说每天在公园走路,看见放电影,却没停下来认真看过,不是因为片子老了,而是不再对露天电影有兴趣。有影城那么舒服的环境,还有家里的电脑电视,不用边看电影边赶蚊子,可我们这一代人,对露天电影总有一种强烈的怀旧情结。

当我还在读小学的时候,县城的火车站广场常放电影,背着弟弟去看电影是最开心的事情。弟弟小我六岁,照看弟弟是我的任务,否则无法出门。

车站建在山脚下,站台出来是两、三十级的长台阶,坐在台阶上看电影相当于坐在电影院。可有时候去晚了,位子没了,只好站在广场上,弟弟看不见就骑脖子上。其实漏看几段也没关系,电影内容早能背下来了。

放映的片子就是那么几部:小兵张嘎、南征北战、平原游击队、地道战、地雷战等战斗片。可我们依然是百看不厌,影片中的人物是我们崇拜的英雄。比如这嘎子哥,有哪个小朋友不喜欢他,崇拜他的?不仅如此,还摹仿电影中的情节做游戏。

影片中老钟叔给嘎子做了一把木头手枪,我和同学也各自用木头削出一把手枪。后来还比影片中的更进一步,将它做成打火枪。同学的姐夫是部队的军官,带匕首、子弹来给他玩。我们将七九步枪子弹的弹头拔下来,倒出火药,放手枪上做枪管。

我们将铅装进弹壳里,放炉子上熔化,然后打个洞可放火药纸。可没想到子弹的火药倒出了,引信还在。往炉子上一放,引信一发热“砰”一下炸了,还好没伤着人。这才知道,消除引信还得用洋钉在弹壳背后敲一下。

现在我们从网上知道,当年演张嘎子的小演员,文革中成了造反派,将影片的导演打倒了,听说后来去了国外。即便如此,依然没有让我对那个小演员改变形象,那影片确实演得好,既真实又有趣。就是到了现在这个年纪,仍然是看不厌。

1970年我招工去了丝厂,厂子在离县城二十五里的小镇上。镇上没电影院,而厂里又没有什么文化娱乐活动,上白班晚上无聊,就约队去附近村子看露天电影。附近村子的电影是轮流放映的,所以白天要打听好哪儿放电影。

尽管天黑路不好走,但还是很愿意和小伙伴们一起,走在乡间的小路上。不过那时候看电影内容已不重要,而是一种社交活动。多么年轻的时期,十六、七岁的年龄,无忧无虑,虽说条件艰苦,可纯洁无邪,姑娘小伙在一起多开心啊。

1973年调一个小镇的财税所工作,小镇上开始也没电影院,看电影是在大会场上。那个大会场离所不远,也就三五十米路。哪天放电影,就和所里的同事一起搬把骑子,早点去找个场地坐上,边聊天边等电影放映。

几年之后,小镇有了电影院,先是大会堂改建的,文革结束后,不开群众大会了,大会堂下岗了,换一下座椅就是电影院,不过毕竟不是专用的,两边柱子影响视线。不久镇上建起了新的电影院,从那时起我似乎再也没看过露天电影。

自从有了电影院,电影院的票价都是一毛钱,县城工人俱乐部的票价只要五分,所以没人会看不起,城镇居民自然不需要去看露天电影了。不过那时候买电影票紧张,排队买票,排后面的座位就差了,而且常常买不到票,所以在小镇工作时,电影票都是同事的老公去开后门的。

从上了岁数,似乎电影院失去了吸引力,去影城看电影让位给了年轻人,成双成对,外加一筒爆米花。老年人的兴趣爱好在公园,哪怕这露天电影在边上,也少有关心。

不过每当看见公园放露天电影,总会让我怀念起自己的青少年时代,那种感觉,只有经历过的人才会体会。生活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看电影时的那种享受,而是在艰苦生活的环境下,让我们奋发向上的精神,不断去开创未来。

二〇二〇年八月十六日

随机推荐:
好太太官方旗舰店 深蓝色t恤男 小香 外套 地图标记 ck 小众 斜挎包 法国 限定 韩国奶奶鞋 苹果6原装尾插 铁艺休闲椅 公众号制作 洋基队polo裙 开发板Arduino 水洗棉四件套 全棉 超柔 纯棉 夜弦歌汉服大袖 超仙 菜根谭 防指纹钢化膜 小心机 连衣裙 海信变频柜机 胖大码女装 家庭装夏装 一家三口 妈妈手包 更多精选文章>>>

本站由EMLOG强力驱动

本站使用慈云数据中国香港服务器

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收集/整理,本站纯公益性用途,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